红军时期,罗舜初在红军总司令部担任作战参谋。那时条件艰苦,通讯手段落后,指挥体系并不完善,许多作战文书和命令只能依靠作战参谋口头传达。无论是参与作战会议,还是在日常工作中,罗舜初与各军团首长的接触十分频繁。他的聪明才智和果断能力给那些将领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30年后,毛主席依然记得罗舜初的参谋出身。罗舜初的工作能力出色,正因如此,他才有了能够担任聂帅副手的机会。
1965年3月,罗舜初刚刚步入办公室,时任国防工办常务副主任赵尔陆上将匆匆走了进来,毫不拖泥带水地说道:“老罗,你的工作有变动,可能要兼任国防科委副主任。” 罗舜初听后一愣,心中产生了疑问。他刚到工办两个月,还未完全熟悉工作流程,现在又被要求兼任科委的副主任,他担心会不会太急了些?于是,他果断地表示自己可能做不到。
展开剩余83%赵尔陆却告诉他,这个决定是周总理亲自做出的,并且征询了他的意见。赵尔陆认为,罗舜初非常适合这个职位。更重要的是,兼任国防科委副主任有助于协调科委与工办之间的工作关系。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罗舜初表示愿意试试。
赵尔陆还提到,有一架飞往广州的专机可以顺路接朱总司令去四川,而聂帅则在从化等着要和他商讨一些事情。
罗舜初迅速整理了几件私人物品后,驾车前往机场。飞机起飞不久,罗舜初便从口袋里拿出一支烟,悠闲地吸了起来。此时,他不禁想了许多,心中充满疑问——聂帅会和他谈些什么呢?
说起自己与聂帅的关系,那可是要追溯到红军时期。那时,罗舜初是作战参谋,聂帅则是红一军团的政委。在工作中,两人有过多次合作与交流。建国后,罗舜初主管海军装备和科研工作,1955年晋升为海军中将,和聂帅的交情也愈发深厚。
庐山会议后,罗舜初被送往政治学院学习。1961年,他即将毕业时,聂帅建议他加入新成立的国防部第十研究院,这个单位主要负责“电子工业技术研究”,隶属于国防科委。此举虽引发了一些反对声,认为罗舜初没有在学期间发表过与该领域相关的言论,不能担任要职,但聂帅坚持认为罗舜初具有出色的能力,必须被安排到这个岗位上。
时光飞逝,飞机顺利降落,罗舜初赶紧前往从化见聂帅。66岁的聂帅依然精力充沛,话语简洁直白。聂帅首先提到,国防科委自成立以来,任务繁重,承担着研制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核潜艇和人造卫星的重任。毛主席曾说过:“我们也要造人造卫星”,并且强调:“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这份艰巨的责任,若不能完成,便是对毛主席期望的辜负。
接着,聂帅提到了国防科委的现状,尤其是人员不足的问题。陈赓早逝,刘亚楼已是肝癌晚期,时间不多。再加上一些老同志身体欠佳,聂帅认为,周总理推荐罗舜初来此,恰逢其时。他认为,罗舜初在海军期间已具备了丰富的科研和装备管理经验,且曾担任核潜艇研发小组组长,这使得他具备了领导国防科委的能力。
聂帅信任地对罗舜初说:“来做我的副手吧!”
随后的两天,聂帅和罗舜初深入交谈,彼此敞开心扉,共同展望国防科委的未来。会谈结束时,聂帅再三叮嘱,罗舜初回去后,务必把工作重点放在国防科委,尤其是卫星研发方面,要加紧推进。
罗舜初听从了聂帅的嘱托,全身心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没过多久,他的任命正式下达。值得一提的是,这一职位,罗舜初一干便是10年。
担任副主任后,罗舜初便开始主抓卫星项目,与张劲夫、钱学森等专家进行深入讨论。经过多次协商,最终确定,由中科院负责技术研发,而国防科委则承担组织协调任务。1965年8月,中央决定争取在1970年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
然而,在一年多的研发工作后,卫星项目遭遇了重大的阻力。陈伯达等人把中科院各大研究所搞得一团糟,工作几乎停滞。为了确保卫星项目的顺利推进,周总理决定将项目转交给国防科委直接领导。
在随后的会议中,许多副主任都推荐了罗舜初。大家一致认为,他为人踏实、做事稳妥,且有足够的能力和决心应对这项重要任务。然而,罗舜初却因特殊情况被暂时停职。
尽管如此,罗舜初并没有被遗忘。尤其是聂帅,毫不犹豫地向中央上书,要求让罗舜初重返工作岗位。经过几番努力,罗舜初终于重新回到岗位。
1965年12月,罗舜初主持审定了人造卫星的总体设计及各系统方案,并在卫星项目正式定名为“东方红一号”后继续全力以赴。
在这项工作告一段落后,氢弹的研究也成为了接下来的重头戏。1967年5月,专委办公室被移至国防科委,聂帅特别指派罗舜初负责日常事务,并要求他亲自审核所有送交周总理的文件,确保每一份文件都无懈可击。
6月,氢弹的空爆试验临近,周总理决定亲自指挥。罗舜初也被委托直接负责试验场区外的安全工作。在一次与周总理的谈话中,周总理表示对罗舜初的信任,并回忆起当年红军时期他们在一起的艰苦岁月。
由于周总理的支持,罗舜初深感责任重大,开始在国防科委办公大楼里精心调度各方人员,确保所有任务按时完成。快到下班时,罗舜初才想起有些事情要处理,他立刻叫来了毛主席的女儿李敏。李敏自幼生活艰苦,罗舜初建议她要照顾好身体,并且要提防被人利用。
忙碌的工作并未影响罗舜初的决心。在氢弹空爆成功后,罗舜初继续投入工作,直到深夜。
1970年4月,我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进入了最后阶段。作为项目负责人,罗舜初激动而紧张。他为确保卫星按时发射,已经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甚至有同志称他为“938首长”。“938”是当时国防科委的代号,而这个昵称意味着他工作的极度忙碌,几乎是日夜不停。
在发射前,周总理曾多次提醒罗舜初,必须进行细致的检查,绝不能有任何疏漏。发射当天,罗舜初如约签字并要求严格保密,连自己的家人也不能知道任何信息。
发射成功后,罗舜初向周总理报告,周总理立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毛主席。毛主席非常高兴,并要求开始庆祝。
这一刻,罗舜初回到家,疲惫地躺下,沉沉地入睡。家人也注意到,这段时间他久违地睡得如此安稳,似乎所有的辛劳和压力在这一刻都得到了释放。
发布于:天津市炒股配资网站约选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