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4日,黄埔区举行第七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座谈会,为专精特新企业搭建交流互动平台。近日公布的2025年第七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显示,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共47家企业入选,占广州市37.3%,同比增长21%。
打造中小企业发展友好营商环境
该区持续做强产业基础,2024年,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工业总产值超8200亿元,连续五年稳居中国工业百强区前三。目前,全区已形成新型显示、汽车制造、绿色能源、新材料、美妆大健康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和高端装备、生物技术、集成电路三大百亿级产业集群。
今年来,该区传统产业焕发新优势,1—9月新能源汽车产量超20万台,增长超200%,落地总投资超600亿元的藏粤直流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迈上新台阶,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智能装备),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综合竞争力跻身全国前5,集成电路产业第三极核心承载区正在加速建成;未来产业释放新动能,人工智能重点产业规模突破550亿元,亿航智能全球首家集齐民用航空器适航“四证”,小鹏汇天落地全球首个飞行汽车智造基地,引进逸文科技打造智能穿戴产业集群。

该区强化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对新认定的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潜在独角兽企业),按补差方式给予最高200万元扶持;对新认定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按补差方式给予最高200万元扶持;推动企业建立内部研发机构和完善内部创新体系,按最高1500万元支持重点企业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
为加大产业空间支撑,该区创新推出“用地直通车”机制,对高增长“小巨人”企业优先保障用地需求,不设招商准入门槛、简化用地上会程序,优先保障用地需求。强化产业载体空间保障,建成特色产业园、新质生产力产业空间面积超220万平方米,推动5个试点园区向专精特新企业转让用房约1.89万平方米、租赁用房约20万平方米。拿出15万平方米作为“零租金”试点产业空间。
该区发挥重点园区、行业协会、中小企业服务站的沟通桥梁作用,推动政策链、需求链、资源链高效衔接,建设高黏性创新发展生态圈。协同联动金融机构,聚焦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关键环节和关键发展时期,实行分层分类分级指导,及时提供投融资、技术支持、人才招引、管理培训、孵化加速及上市培育等专业化精准服务。
助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
该区推动技术攻关,鼓励专精特新企业专注于科技创新,深耕细分领域,攻克一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培育出一批产业链“配套专家”。如在高端装备领域,亿航智能全球首家集齐“四证”,解锁无人驾驶航空器商业化;新材料领域,新莱福自主研发磁性白板材料,全球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稳居第一;核心电子元器件领域,艾佛光通全球首创单晶氮化铝的5G体声波BAW滤波器芯片技术路线,打破国外厂商在中高端滤波器市场的垄断地位。

该区探索专精特新中小数字转型企业新模式,形成一批“小型化、快速化、轻量化、精准化”的系统解决方案和产品,“点线面”系统持续推动工业企业增强数字化设计、智能化改造、精益化管理能力,培育打造5G全连接示范工厂、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等示范工厂,带动专精特新企业“看样学样”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
广州开发区、黄埔区作为全国首个“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创新示范区,累计培育国家级重点“小巨人”企业38家,占广州全市51.35%;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209家,占广州全市43.6%,培育数量在全国各区县排名第六。专精特新企业是新质生产力的主力军,该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总营收已突破700亿元,增速较全区“四上”企业高14个百分点,21家“小巨人”企业已成功上市,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南方+记者 刘珊
炒股配资网站约选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