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网络
1970年11月,正值我即将从中学毕业的时刻,未来的道路开始摆在我面前,那个时候,面对着无数选择,我的心中始终有一个问题:接下来,我该走哪条路?
在那个年代,参军被视为一种无上的荣耀。人们常说:“一人当兵,全家光荣!”如果家里有人是军属,那简直就等于拥有了荣光。每所学校里,能考上军队的学生寥寥无几,参军几乎成了“状元”的代名词。
而当时,国家对于1970届的毕业生提出了“四个面向”政策,分别是:“面向农村”、“面向工厂”、“面向升学”和“面向当兵”。面对这四个选择,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参军。
在和父母的沟通中,父亲非常支持我的决定,而母亲虽然有些不舍,但见我决心已定,也最终表示了支持。
就这样,我向学校的征兵办递交了入伍申请,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积极推荐。后来,带兵的首长与我交流后,似乎也非常希望我加入他们的队伍。经过体检、政审、家访等一系列程序,所有环节都顺利通过。不久后,我便收到了《入伍通知书》,并且领取了属于自己的军装。
展开剩余81%那时,我穿上了没有军衔的绿色军装,穿着它站在镜子前,我感到既精神焕发,又带着一种特别的威严。内心的激动与些许的不舍交织在一起,这一切仿佛都象征着新生活的开始。
大约十几天后,我将踏上前往部队的旅程。记得那天我们共有234人出发,其中学生兵有56人。出发当天,气温异常寒冷,气温低至零下28度,街道上每个人呼出的气息都变成了白雾,寒冷刺骨。
上了火车后,大家都显得很安静,气氛压抑。突然,有人兴奋地喊了一句:“外面有个大城市!”大家纷纷挤到窗边,透过玻璃向外望去。那些从未离开过家门的战友们,一看到城市的景象就感到新奇万分,显得无比可爱。车厢里的寂静被他们的喜悦打破,大家开始纷纷交谈。
途中,我们经过一个兵站,大家按照指示列队走进餐厅。至今我仍记得那顿丰盛的午餐:大米饭,8个菜,荤素搭配,简直让人垂涎欲滴。尽管饭点很短,只有10分钟,但那时的军人吃饭的速度可谓雷厉风行,大家迅速而有序地完成了这顿饭。
到达哈尔滨火车站后,我们背着行李步行前往新兵训练营。车站距离营地大约有三里路。按照首长的口令,我们以跑步的姿势赶到营房。
当晚,大家很快躺下了床,然而,心里依然有些激动和忐忑,难以入眠。我想着家人,思念父母,同时也在心里盘算着,如何才能在部队中成为一个合格的兵。
新兵连的训练包括四大内容:思想政治训练、队列训练、内务训练和体能训练。当时正值学习毛主席著作的阶段,每天我们都要用2个小时的时间学习毛主席的著作,并结合自身的思想实际进行体会和写作。
每天晚上8点,我们都要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广播,及时了解国家的重大事件和时事政治。队列训练的内容主要是口令训练,尤其是站军姿时,标准几乎与仪仗队相媲美。内务训练则是教我们如何叠被子、整理物品、打背包等。特别是打背包的速度要求极快,必须在规定的几分钟内完成。
体能训练对于我们这些年轻的新兵来说,堪称最难熬的一部分,内容包括跑步、俯卧撑、武装越野等。有些年纪较小的学生兵,身体较弱,训练时甚至会开始哭泣,或者抱怨要回家。班长们耐心地做思想工作,经过一段时间后,大家渐渐适应了高强度的训练,最终都达到了要求。
新兵连的三个月训练,不仅是体能上的挑战,更是一次全方位的自我提升。
训练结束后,我被分配到了高炮团,成为了一名五炮手。简单来说,我的任务就是负责将高射炮的炮弹压入炮管。我们连队使用的是65式37毫米双管高射炮,这种武器在当时是我军装备中最先进的之一。
刚到连队时,我们的任务主要是训练,训练了两个月后,团部决定让我们去一个农场,执行春小麦播种的任务。播种完全是机械化操作,每亩地大约需要30斤种子和30斤化肥。我负责将种子和化肥装进播种机的箱子里,并在播种机上操作开沟器和画印器。
由于黑土地的关系,扬起的尘土常常落在我们的绿色军装上,像涂了一层黑色的粉末,而我们皮肤也被染成了灰黑色,连鼻涕都是黑的。尽管辛苦,但大家的干劲十足,充满了战斗力。
回到军营后,我继续担任五炮手,几乎每天都在训练其中一个操作动作,我也因此创造了一个不小的纪录:在1.8秒内成功压入两夹弹,共压入8发。这一纪录,直到我复员时,也没有战友能够超越。
后来,由于工作需要,我被调整为副班长,转做四炮手。我的任务变成了标定飞机的航路和飞行速度,我们每天都要识别各种飞机的模型,并能够准确地标出它们的飞行速度和航向。
在这段期间,我还坚持自学文化课程和写作。我把每个月的军贴费几乎都用来购买学习用品和书籍,随着军龄的增长,贴费也在逐步增加:第一年是4元,第二年5元,第三年6元,第四年8元。
那时,我特别拼命。晚上,连队熄灯后,战友们早早入睡,而我则偷偷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继续学习。
我非常喜欢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给了我巨大的力量。在书中,我从保尔·柯察金身上学到,要做一个像他一样的普通而伟大的英雄,当兵就要毫不犹豫地服从党的召唤。
在军营,我还积极参与学雷锋活动,帮助炊事班洗菜做饭,照顾猪圈和厕所。尽管这些任务看似简单,但我乐在其中,收获了战友们的好评。
凭借优异的表现,我很快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党员后,我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和训练,也逐渐成为连队的骨干力量。
虽然连队中偶尔会有摩擦和争执,但每次我都会提醒自己:“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战友。既然选择了当兵,就要全心全意地干好。”记得有一位四川战友,文化程度不高,性格直率,时常与人发生冲突。我主动与他交朋友,开导他,帮他读信写信,他很感动,每当我换衣服时,他总是争着帮我洗。最终,在我复员的时候,我们紧紧拥抱,泪流满面,告别的情景让我永生难忘。
军营生活无疑是我人生中最值得纪念的时光。在那里,我快速成长,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人生哲理。
为了更好地了解我的写作,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第一时间收到我的文章更新哦!
发布于:天津市炒股配资网站约选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