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10月25日,志愿军最后一批官兵乘坐撤军列车离开了平壤。金日成与朝鲜的高级领导人们,携带民众在车站举行了一场隆重的送别仪式。
第二天,也就是10月26日,当撤军列车缓缓穿过鸭绿江大桥时,除去少数驻留在朝鲜停战委员会的代表,志愿军的其他军队已全部撤离朝鲜。此时,距离1953年7月签署的《朝鲜停战协定》已经过去了整整五年。
这一史实令许多人感到困惑,毕竟,抗美援朝的战争持续了不到三年,为何志愿军的撤离却要拖延这么久?其中隐藏的复杂原因是什么?事实上,相比起过去激烈的战火,撤军过程同样充满了无形的博弈。只要稍有不慎,朝鲜战争的危机随时可能重燃。
在停战协定签署后,虽然协定明确规定应在三个月内召开会议协商撤军,并努力通过和平方式解决朝鲜问题,但美方始终以各种理由阻挠,使得这一会议屡屡未能如期召开,双方的军事对峙仍然持续。
1954年4月举行的日内瓦会议,试图解决朝鲜问题的和平方案最终由于美国的缺乏诚意而无果而终。尽管其他与会国家付出了努力,但收效甚微。为了推进问题的解决,中国开始主动出击。自1954年9月起至1955年10月,志愿军分三批撤离,共有6个军、19个师及一些特殊部队和特种兵秘密撤出朝鲜。
展开剩余73%这一行动极大地缓解了远东的紧张局势,联合国军中部分国家也随之开始逐步撤军,而美国则渐渐陷入孤立。随着中国的积极推进,朝鲜战场的撤军局面逐渐发生了变化。联合国在推动撤军问题时获得了更多的话语权,美国的一手遮天局面也在逐步瓦解。
1957年11月2日,当中朝领导人一同访问苏联时,毛主席再次提到了志愿军撤军的问题。他明确表示:“朝鲜局势已经基本稳定,志愿军的使命基本完成,现在可以全部撤离朝鲜!”
1958年2月19日,周恩来与金日成分别代表两国政府签署了联合声明,正式宣布志愿军将在1958年底分批完成全部撤离。与此同时,这份声明也给美方敲响了警钟:“志愿军全面撤出朝鲜,表明了中朝双方对于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缓解远东局势的诚意。现在,正是检验美国及联合国军其他国家是否具有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诚意的时刻。如果他们真心愿意和平解决,就应当同样撤军。”
虽然志愿军的撤离意味着中国的军事力量已经退出朝鲜,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停止了对朝鲜的支持。联合声明中还特别提到,如果帝国主义再次入侵,中国人民仍然不会袖手旁观。
1958年3月12日,志愿军总部发布了撤军公告,中央军委明确了撤军的方针,指出将按照“先前沿,再西海岸,最后撤出中部”顺序进行撤军,并要求全军观察三八线南部的动态,特别是最后撤出的中部部队,必须随时做好应对突发状况的准备。
直到10月26日,志愿军的最后一批部队返回祖国,这也正是前述提到的场景。
事实上,虽然中国的军事力量撤出了朝鲜,但中国对朝鲜的保护从未停止。撤军之后,志愿军仍然留在军事停战委员会,负责监督停战协定的实施,并协商处理任何违反停战协定的事件。直到1994年12月15日,即便朝鲜战场遗留的问题尚未全部解决,志愿军代表团仍然完成了任务并回国,标志着志愿军的历史使命正式结束。
志愿军不仅仅在战斗中表现出色,还为朝鲜的战后重建做出了重要贡献。毛主席曾指示:“爱护朝鲜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从踏上朝鲜土地的那一刻起,志愿军在进行战斗的同时,也在间隙中帮助朝鲜开展生产劳动和建设工作。
在停战时,志愿军总部积极推进撤军事务,并发出指示要求军队提高战备,继续训练,同时最重要的任务是协助朝鲜人民进行经济恢复和基础设施建设。志愿军部队在撤军之前,迅速完成了所有未完成的工事,将基础设施、设备和物资无偿移交,价值相当于人民币1.57亿元。
可以说,与联合国军相比,志愿军才是朝鲜真正的“雪中送炭”盟友。经过五年的撤军,朝鲜人民不仅能够依靠这份支持有力地抵御外来压力,还为长期对抗帝国主义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资本。
发布于:天津市炒股配资网站约选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