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2025大吉
NEW YEAR
图片
图片
图片
真正的功夫修炼,不仅需要外在的努力,更需要内在的领悟。只有将“求”与“悟”结合起来,才能达到功夫的至臻境界。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在勤奋努力的同时,更要注重内心的觉醒和领悟!
图片
关注武宗
学
天下武功
图片
图片
气派功 道一生内气·内力三丹田
图片
图片
以武学打开世界·智者不匹夫 武者无懦夫
十三太保气功,一千多年前一种练习硬功的方法。此次呈现的,是从该气功中挑选出六个主靶动作组成的功法,这套功法动静结合,能帮助练习者积蓄精气、调养气息,引导气息在全身流转。它既包含 “内练一口气” 的内功修炼,也涵盖 “外练筋骨皮” 的外功训练,通过这种训练方法,能有效激发运动员的身体潜能。
六动功,是从十三太保气功中选取较为精炼的六个靶子动作,同时吸收了其他功法的优点并融合而成的一种运动气功练习方法。它保留了十三太保气功的特色,并且具有简单、容易学习、容易记忆、容易练习的特点。
【练功方法】
基本姿势:
练习者两脚分开站立,宽度与肩同宽,脚尖正对着前方,两脚保持平行;在意识的控制下,让脚趾贴紧地面;膝盖伸直,臀部向内收裹,腹部收紧,脚背保持自然状态;头部端正,颈部伸直,眼睛平视前方;嘴巴、牙齿自然闭合,舌尖顶住上齿并伸平;下颌微微向内收;肩膀向下沉,手臂伸直,手腕翻转后按掌,五指分开,形成荷叶掌的姿势(参考图 1)。
图片
第一动:帽子
从基本姿势开始,练习者用鼻子吸气,将气息吸至丹田(腹部);两手从手掌形态变成拳头,手腕向内扣,拳心朝上,分别贴在左右大腿上(参考图 2);
图片
上半身向后仰约 30 度,腹部展开,头部随着上半身一起后仰(参考图 3);
图片
之后恢复到原来的直立姿势(参考图 2);双手从下往上沿着身体绕半个圆圈,移动到胸前(参考图 4);
图片
此时拳心朝上,拳面相对并靠拢,与此同时,脚跟提起,踮着脚尖站立,整个身体随之向上抬起(参考图 5);
图片
随后双手由慢到快向下伸直,同时发出 “母”(m)的字音,用鼻子呼气,恢复到扣拳的动作姿势(参考图 2)。
第二动:开门
承接第一个动作的结束姿势,练习者用鼻子吸气,将气息吸至丹田(参考图 2);两手从拳头形态变回荷叶掌,一只手掌在上、一只手掌在下,呈交叉状态(参考图 6);
图片
双手从前方向上转动,一直移动到头部上方,到达动作的极限位置(参考图 7);
图片
接着两手分开,向身体后方移动,直至到达动作极限位置,此时掌心朝向后方(参考图 8);
图片
之后两只手掌从后方顺着姿势向前交叉合拢,与身体保持大约一尺的距离,再慢慢收回到小腹位置(参考图 6);随后手掌变回拳头,手腕向内扣,拳心朝上,分别贴在左右大腿上(参考图 2);上半身向后仰约 30 度,腹部展开,头部随着上半身一起后仰(参考图 3);之后恢复到原来的直立姿势(参考图 2);双手从下往上沿着身体绕半个圆圈,移动到胸前(参考图 4);此时拳心朝上,拳面相对并靠拢,与此同时,脚跟提起,踮着脚尖站立,整个身体随之向上抬起(参考图 5);随后双手由慢到快向下伸直,同时发出 “母”(m)的字音,用鼻子呼气,恢复到扣拳的动作姿势(参考图 2)。
第三动:按塔
承接第二个动作的结束姿势,练习者用鼻子吸气,将气息吸至丹田(参考图 2);两手从拳头形态变回手掌,掌心相对并靠拢;弯曲肘部,手掌从下方移动到胸前(参考图 9);
图片
肘部向上抬起,掌尖朝下,掌背相对并靠拢(参考图 10);
图片
按压肘部,手掌分开,掌尖相对、掌心朝下,从胸前顺着姿势向下按压,直至手臂伸直(参考图 11);
图片
翻转手腕后按掌,五指分开,形成荷叶掌的姿势(参考图 1);之后,一侧的肩膀和手臂向上抬起再向下按压,另一侧的肩膀和手臂保持固定不动,左右两侧交替进行这个动作,根据身体气息运行的情况,做一到几次;随后两手同时向下按压,从手掌形态变回拳头(参考图 12);
图片
手腕向内扣,拳心朝上,分别贴在左右大腿上(参考图 2);上半身向后仰约 30 度,腹部展开,头部随着上半身一起后仰(参考图 3);之后恢复到原来的直立姿势(参考图 2);双手从下往上沿着身体绕半个圆圈,移动到胸前(参考图 4);此时拳心朝上,拳面相对并靠拢,与此同时,脚跟提起,踮着脚尖站立,整个身体随之向上抬起(参考图 5);随后双手由慢到快向下伸直,同时发出 “母”(m)的字音,用鼻子呼气,恢复到扣拳的动作姿势(参考图 2)。
第四动:举鼎
承接第三个动作的结束姿势,练习者用鼻子吸气,将气息吸至丹田(参考图 2);两手从拳头形态变回手掌,掌心相对并靠拢(参考图 13);
图片
弯曲肘部,手掌从下方移动到胸前,肘部向上抬起,掌尖朝下,掌背相对并靠拢(参考图 10);按压肘部,手掌分开、掌尖相对(参考图 11 相关姿势);手掌向上翻转,掌心朝上,五指分开,顺着两只耳朵向上推举,直至手臂伸直(参考图 14);
图片
手臂举至头顶上方时,翻转手腕,掌心朝上、掌尖相对(参考图 15);
图片
之后,一只手向上顶伸,同时脚跟提起、踮着脚尖,另一只手保持不动,左右两侧交替进行这个动作,根据身体气息运行的情况,做一到几次(参考图 16);
图片
随后两手同时向上顶伸至伸直状态(参考图 15);双手从手掌形态变回拳头,拳面相对、拳心朝下,从头顶上方顺着面部、胸部向下移动到腹部,保持手臂伸直(参考图 17);
图片
之后两只拳头分开,手腕向内扣,拳心朝上,分别贴在左右大腿上(参考图 2);上半身向后仰约 30 度,腹部展开,头部随着上半身一起后仰(参考图 3);之后恢复到原来的直立姿势(参考图 2);双手从下往上沿着身体绕半个圆圈,移动到胸前(参考图 4);此时拳心朝上,拳面相对并靠拢,与此同时,脚跟提起,踮着脚尖站立,整个身体随之向上抬起(参考图 5);随后双手由慢到快向下伸直,同时发出 “母”(m)的字音,用鼻子呼气,恢复到扣拳的动作姿势(参考图 2)。
第五动:腋下
承接第四个动作的结束姿势,练习者用鼻子吸气,将气息吸至丹田(参考图 2);两手从拳头形态变回手掌,掌心相对并靠拢(参考图 13);弯曲肘部,手掌从下方移动到胸前(参考图 9);肘部向上抬起,掌尖朝下,掌背相对并靠拢(参考图 10);按压肘部,手掌分开、掌尖相对(参考图 11);手掌向上翻转,掌心朝上,五指分开,顺着两只耳朵向上推举,直至手臂伸直(参考图 14);手臂举至头顶上方时,翻转手腕,掌心朝上、掌尖相对(参考图 15);之后两手合拢交叉(参考图 7);身体向一侧弯曲下俯,直至手部到达脚跟位置,膝盖保持伸直(参考图 18);
图片
手到达脚跟后,扭转腰部,向前移动手部,直至到达另一只脚的脚跟位置(参考图 19);
图片
之后再回到身体正面(参考图 20);
图片
随后身体直立起来,顺着姿势将手收回到腹部位置,从手掌形态变回拳头,手腕向内扣,拳心朝上,分别贴在左右大腿上(参考图 2);上半身向后仰约 30 度,腹部展开,头部随着上半身一起后仰(参考图 3);之后恢复到原来的直立姿势(参考图 2);双手从下往上沿着身体绕半个圆圈,移动到胸前(参考图 4);此时拳心朝上,拳面相对并靠拢,与此同时,脚跟提起,踮着脚尖站立,整个身体随之向上抬起(参考图 5);随后双手由慢到快向下伸直,同时发出 “母”(m)的字音,用鼻子呼气,恢复到扣拳的动作姿势(参考图 2)。
第六动:坐功
练习者将臀部放在凳子的边缘位置,两条腿伸直,脚尖绷紧并顶住物体;身体向后仰,倾斜成一条斜线,头部随之保持在这条斜线上,眼睛看向斜前方;肩膀向下沉,手臂伸直,翻转手腕后按掌,五指分开形成荷叶掌,顺着姿势放在左右大腿上(参考图 21)。
图片
练习者用鼻子吸气,将气息吸至丹田,两手合拢,掌心相对(参考图 22);
图片
弯曲肘部,手掌从下方移动到胸前(参考图 23);
图片
肘部向上抬起,掌尖相对、掌心朝下(参考图 24);
图片
从胸前顺着姿势向下按压手掌,直至手臂伸直,翻转手腕后按掌,五指分开形成荷叶掌(参考图 21);之后,一侧的肩膀和手臂向上抬起再向下按压,另一侧的肩膀和手臂保持固定不动,左右两侧交替进行这个动作,根据身体气息运行的情况,做一到几次(参考图 25);
图片
随后两手同时向下按压(参考图 21);从手掌形态变回拳头,手腕向内扣,拳心朝上,分别贴在左右大腿上(参考图 26);
图片
上半身在倾斜的角度基础上再向后仰弯曲约 30 度,腹部展开,头部随着上半身一起后仰(参考图 27);
图片
之后再恢复到原来的斜坐姿势(参考图 26);双手从大腿位置向上沿着身体绕半个圆圈,移动到胸前,拳心朝上,拳面相对并靠拢(参考图 28);
图片
随后双手由慢到快向下伸直,同时发出 “母”(m)的字音,用鼻子呼气,恢复到斜坐姿势下的扣拳动作(参考图 26)。练功结束后,练习者自然行走,让身体放松。
【注意事项】
1.目的明确,训练认真:练习前要清楚练功的目的,练习过程中保持专注、认真的态度。
2.循序渐进,不必贪求:按照自身能力逐步增加练习强度和次数,不急于求成、过度追求效果。
3.腹适为宜,不能饥饱:练功时腹部状态以舒适为宜,避免在极度饥饿或吃得过饱的情况下练功。
4.早晚较好,不可对风:选择早晨或晚上练功较为合适,但要注意避免在正对风口的位置练功,防止受风。
5.气沉丹田,切勿胸头:练习时要将气息引导至丹田部位,避免气息停留在胸部或头部。
6.反应及时,防止异常:练功过程中密切关注身体反应,若出现不适等异常情况,要及时停止并调整,避免意外发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炒股配资网站约选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